古塔探秘|崇文塔,中国第一高砖塔,可登上露天塔顶瞭望

2024-12-07 09:01:03     阅读: 100

周日出高陵,西北行至泾阳崇文镇,爬塔探秘,领略中国第一砖塔的魅力。崇文塔建造时间是明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,原建于唐,1556年毁于地震,后于明万历十九年重建,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围绕崇文塔,已经开发成公园,20元门票就可以登塔。


据了解,崇文塔是由泾阳人尚书李世达倡导所建,属楼阁式砖塔,平面呈八角形,共十三层,总高度87.218米,根据八卦悬顶的古建筑原理设计,从塔下至塔顶全部用青砖修建,为八棱形,底边长9米,周长72米。底层为重檐式,最高层为城堡式塔垛,以铜葫芦收顶,因此称为中国最高砖塔。据《铁佛崇文塔寺常住田供众记》碑文记载,该塔为倡导泾阳、三原、高陵三县学童努力向学而建。


在塔下抬头仰望,塔身每层均设有四门四龛,龛中置或坐或立、形态各异、造型生动的明代石刻佛像。各层斗拱,砖檐椽头,以特殊磨制砖件拼装,榫卯相扣,严丝合缝,并有砖雕各式各样的花纹,极为壮观,每檐角挂有风铃。


南门入口

从南门登塔,门上刻有“崇文宝塔”四字,进入一层,迎面是一个佛像,塔里面通了电,安装了灯,灯光黯淡,微弱的光照着灰暗的墙壁,胆子小的人会觉得害怕。沿塔内走廊转一圈,四面都有窗口,用铁栅栏封着,透光通风。塔身分两部分,内部呈圆型,砖梯盘旋而上;外部为砖墙,中间为行人走廊。内墙上设有许多佛龛,摆放了不少祭祀器皿。初次入内,空旷寂静,渺无一人,顿感惊慌。


内部走廊

沿着狭窄弧形洞向上登,每一层正对着洞口的墙壁上都写着楼层号,让人不至于爬迷糊,每一层都有四个窗户,八角形的内塔身上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一个佛洞,立着佛像。塔内安静的掉一根针都能听到,两个小伙子聊着天向下走。每登上一层,沿着左手反方向在走廊里巡视一周,不仅看看每层的情况,还可以缓口气,不至于累的气喘。从第五层向上,佛像没有了,佛龛里摆成了佛照片。从第八层开始,在每个佛龛旁有个一小水泥牌子,上边写着供佛的时间和供佛人名录,但佛龛中并没有佛像,水泥牌子大多脱落,昏暗的灯光下,甚是看不清楚具体内容。登到第十层时,我听到后边传来“刺啦刺啦”的声音,站着等了等,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从门洞里登上来,他不环视每层情况,径直登上一层,脚下麻利,令人佩服。


内部楼梯

在第十三层有一个门洞,两扇木门敞开,非常的狭小,须弯腰低头进入。进入后弧度更大,基本上是身体贴着墙弯转上去。走出去,豁然开朗,原来塔顶是露天的。塔顶和下边结构一样,外墙呈锯齿状,高至人的颈部,内墙上部为圆型体,之上顶着一个圆球。站在塔顶,顿觉天高地阔,俯视四周,西咸新区一片欣欣向荣,泾河大桥、高速公路、正阳大道、田野村庄尽收眼底,远处高陵区的泾渭新城,也朦胧可见。


走出塔门,感觉崇文塔与众不同,露天塔顶,应该在周围的古塔中还是少见。一砖到顶的塔身,楼梯如一条龙缠绕在塔身内,或斜或直,墙面平整,严丝合缝,工艺精湛。走在塔下,风吹铃动,悦耳动听,仰头瞻望,塔檐重重叠叠,古韵十足。


古人登崇文塔留有溢美之词:“浮图杳蔼入青云,渭水泾流远近分。”“久裂不用柱,谁复东南造。削顶刺碧空,迷离云作帽。呼吸风雨声,环曲独龙道。十里长安城,缩来只一隅。下视苍苍色,可畏亦可悼。”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,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昔日崇文塔的雄姿和风采,让今日的崇文塔更是历史厚重。

马元社写于2018年3月

  • 相关文章
  • 热门文章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热芒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-29